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運動教育學1

一、何謂潛在課程?運動教育情境中有哪些潛在課程模式?試論述其內涵。
1.學生在運動教育課程或教學中無意識地獲得的經驗,它具有預期性、潛在性、多樣性和不易察覺性等特點 。從運動教育過程中,運動教育潛在課程主要由運動教育之課程內容、教學語言、教學法、學習機會的分配,實施計劃等因素而產生的,其中卻蘊含社會控制、權力分配、價值導向等多種社會學特徵。
2.(1)階層制度與等級主義:有助學生社會化。
(2)精英主義:形成金字塔現象,忽視一般學生的學習條件。
(3)差別待遇或歧視:避免運動本身「先天」隱含著男性單一的霸權意識型態現象教生生主流卜以外的價值與觀念,展露對異己多樣文化精神的尊重
(4)選擇與分化:將不同的知識、能力和價值教給不同的學生,使社會階層的分化更加合理。
(5)競爭化與個人化:表面上是公文平與受到鼓勵的方式,有助於學習動機和社會化過程。
(6)局限性:「知識」僅呈現一種特別的意識型態,並歧視其他不同的意識型態。
(7)複製與合法化:經由「儀式化」的過程,使全體師生和社會人士共同認定的運作規範和活動。
(8)標準化與非個別化:為維護社會主流價值的利益,學習相同內容。
(9)高壓與淘汰:壓制「懷疑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價值或制度的被動接受者。

三、對學程精熟、學習過程、自我實現、社會重建、生態整合論述其內涵。
1.學科精熟:強調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
2.學習過程:教導學生如何學習。
3.自我實現:以學生主體為中心,強調個人的成長與自主性。
4.社會重建:提升學生的批判能力,培養新目標的技能,促成社會改變。
5.生態整合:教育的目標就是生態整合,強調人的真諦,由自我讚美和自我實現兩個概念組合而成,強調人和環境是一體的。
四、運動教育模式之重要概念為何?課程目標(社會心理、身體、認知)之內涵為何?課程特徵為何?
1.運動教育主要概念是源自於遊戲理論,透過遊戲化的運動,增加動作技能、達到全民運動的地步。
2.(1)社會心理目標:學得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做出合理的決定,在快樂的氣氛下進行競賽,增進運動技巧與策略,促進對運動的習俗與慣例的了解,成為運動的愛好者
(2)身體目標:有足夠的體能水準去參與特殊性的運動,培養運動技能,使學生能夠具備參與各種運 動的體適能與運動技能。

(3)認知目標:根據學生能力去計劃和經營運動競賽,而學生也能發展出分析團隊戰略和實際戰略的選擇能力,使能有效的對抗敵隊。
3.
五、何謂系統觀察法?(p.86)主要的記錄方法有哪幾種?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可以從哪幾方面來觀察?
1.觀察課室中的教學事件,並記錄下來。事先選擇工具、設計表格,且觀察信度高於.80以上才能進行研究。
2.(1)事件記錄法。
(2)期程記錄法。
(3)間歇記錄法。
(4)時間取樣法。
3.

沒有留言: